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

拆掉那籬笆牆



必讀名家費政通《美美與共》

《“美美与共”的理想》(回答完維納斯一文的同學,本文是進階又核心的挑戰。)

升格思考:
1.試作文章分析「拆掉那“籬笆牆”」是指甚麼?
2.你認為「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世界大同。」可行嗎?為甚麼?試舉日常生活例子說明。

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世界大同。”這是學者費孝通先生晚年提出的理想境界。
然而,在安靜之處,在中小學校園裡,“美美與共”還是一個遙遠的理想。兩年前,上海市發起了一場“關停並轉”農民工子女學校的行動,在讀學生全部進入公立學校就讀。這個做法,是整個中國一線城市試圖解決此類問題的大趨勢,被認為是消除歧視的良方,是實現“公平教育”的本義。對此舉,我當然舉雙手贊成。這比有些城市只顧推倒民工子女學校、不顧孩子入學困難的粗暴行動,那是好多了。但是,併入到公立學校的民工子女,卻與本地孩子隔開了有形無形的層層厚障壁。
同處一所學校,民工子弟與本地學生要穿不同的制服;安排在不同的教學樓、不同教室上課;教材也是不同的版本,各管各的;初中升高中的中考也不一樣,外地生得回老家考去,在這裡你只能報考職校;學生上下課、吃飯相互間都要錯時進行,這真叫涇渭分明;同學間兩邊互不往來,越界往來的話,甚至要受到處分……(6月9日《南方都市報》)
這就是“上海屋簷下”的現實。夏衍先生如果還活著,是否要寫一部新的悲喜劇《上海屋簷下》?“東部”“西部”之間,有這樣無形且無情的“籬笆牆”隔離著——只有那籬笆牆,影子還是那麼長。
背後的本質問題,是城鄉二元體制問題。誰都知道,我國戶籍管理制度的主要弊端有三:一是城市和農村戶口的二元化;二是沒有遷徙與定居的自由;三是戶籍和政治、經濟、教育等權利掛鉤,人為賦予許多附加值。只要二元體制不改,那麼城鄉差別就不會有本質變化;只要城鄉差別不變,中考等升學體制就不會改;只要升學體制不改,那麼教學內容就無法統一;如果教學內容無法統一,那麼民工子弟就無法與城裡學生真正“混搭”……所以,深層問題並不是一個城市把非本城的人看成是“鄉下人”。
只要體制環節不改不變,那麼貌合神離的“同校不同生”狀況就難以改變,教育公平也只是鏡花水月。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孩子們,只是貌似的“一家人”,在受教育上“美美與共”的理想就無法實現。好在現在許多地方開始摸索改革了,比如廣東試行積分制,農民工積滿60分可落戶城鎮,有條件的地區民工子女憑積分可入讀公辦學校……
真正和諧的社會,真正和諧的教育,真正和諧的文化,一定是費孝通先生所言的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與共,天下大同”。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在具體的教育領域,“各美其美”可以看作是因材施教、百花齊放,這是對各種教育風格、教育流派的自覺認同;“美人之美”可以看作是教育寬容的自覺,俗話都說“成人之美”;“美美與共”則是教育融合的自覺;而最終歸結為“天下大同”——此乃教育文化崇高、和諧的境界。
城裡的孩子也好,鄉村的孩子也好,都是“祖國的花朵”,都同樣是美麗的;是那人為的籬笆牆阻斷了“美美與共”,阻斷了人與人的融合——將來用歷史的眼光回看現在,這必定是個笑話。
真正的公民社會,真正的公民教育時代,是不應出現這種教育分離狀態的。沙俄時代的詩人涅克拉索夫說:“你可以不成為詩人,但必須做一個公民。”每位公民,都應該呼籲:拆掉那“籬笆牆”!

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

食肆午膳眾生相

必看前輩五星作文《食肆午膳眾生相》小紅帽。(小提示:捉緊場景的特徵描寫(五官和人物),更從人物情感前後變化帶出珍惜價值觀。)


小紅帽

數一數手指, 已忘記有多少個年頭沒有和家人上茶樓飲茶牛膳了。
自升上中學以來, 一直以爭取溫習時間這個「藉口」,而不在星期天陪家人飲茶午膳。我人生需要完成的公開考試早已結束了。這個所謂的「藉口」再沒有效用。這個星期天中午,我再次踏進茶樓,和家人享受這份 —— 「天倫之樂」。 (引入 講述我上茶樓的原因,暗示「不珍惜」作伏線。這個「天倫之樂」可能是主題,但是後來才明白,所以要用「引號」!強調之前後不同!

星期天,我提早起床趕到茶樓。時間尚早, 但茶樓門口已擠滿了輪流位子的人, 人潮如鯽, 彼此之間肩摩接踵,有如一個龐大的軍隊。數十分鐘過後,接待處前的知客小姐大叫: 「二十號票子! 」處於她頭上的電子顯示屏也隨即顯示著二十這個號碼。哈!我便是拿著二十號票子的幸福兒!我自人海中逆流而行,陌生的臉數以百計擦身而過,好不容易將票子交給知客小姐。門外心急等候的人以羨慕的眼神目送我進入茶樓。(描述茶樓門口的情況,視覺描寫,人物說話描寫,人物心理描寫。小心錯別字!!!)

終於有時間讓我坐下來靜一靜,看看這間茶樓重新裝修的設計,以水晶燈配合宮庭式的設計,和舊式茶樓簡樸的設計真是。侍應生熟地佈上桌布,派發餐具,再以一個僵化的笑容對著我問: 「小姐,請問要飲哪種茶呢?」大概太久沒有飲茶,連家人愛喝的茶也拋諸腦後,我猶疑了一會兒,說: 「一壺普洱和一壺沸水。」然後他放下林林總總的點心紙,隨即穿梭於客人間提供服務。(與侍應生的對話, 帶出我沒有和家人上茶樓的習慣。環境描寫,但不明確仔細,看不到環境的特徵,即是仍不是「環境描寫」!注意!對比亦不足!暗示遺忘!好!配合心情!)

家人終於到齊了。坐定位置後,長輩們互相寒喧幾句。年紀較輕的表弟妹著迷著最新推出的遊戲機,自得其樂。而我,繼續維持沉默,無聊地左顧右盼。左邊的桌子坐著兩位對中國文化好奇的外國人,拿著照相機為一籠籠的點心拍下寫真集留為紀念。右邊的桌子坐著一對情侶和兩位老人家,看似是嚴肅的局面,我猜是雙方見面家長的場面吧! (總寫(泛寫)茶樓的眾生相。能夠做到,只是可以把肖像或動作特徵描寫出來,現在就是三等和四等的分別了!即不夠仔細!)

最吸引我的是一位老人家和他的孫女的對話。那位伯伯說:「孫女,你喜愛吃燒賣,你愛最後一粒吧! 」用一隻滿有皺紋﹑長滿繭的手,將籠裡最後一粒燒賣夾到小女孩的碗裡。」小女孩沒有吃掉,反而將它夾到老人家的碗,說:「就是我喜愛吃才要給公公吃呢!我要給公公最好的! 」霎時間,我心頭出了一種莫明其妙的感動。(詳寫老人家和他的孫女的對話。這裡就是仔細了!而且能緊扣「茶樓」這個特徵!轉折?

這個情況不有點像「孔融讓梨」的故事嗎? 孔融四歲時,就將大梨讓給兄長們吃,自己吃小的。小女孩像孔融一樣,小小年紀就懂得禮貌謙讓,尊重長輩。相比之下,現時香港的青少年,比小孩子成熟,缺乏和父母溝通,相處,未能明白孝道。在這位小女孩面前,我變得很渺小。我心頭都感到慚愧了……中國人重視孝道,所謂「百善孝為先」。我終於明白,從今個午膳起也要坐言起行! (表達小女孩年紀尚小已懂得孝順長輩。「孔融讓梨」是講「長幼」,不是講「孝順」,所以你可舉「廿四孝故事」可能更切題!自然帶出主題---珍惜!這個「中國人」如和環境「中國茶樓」和氣氛「中國人情味---珍惜」緊扣的話,則是「情有依據」,主題就更有依據深化,又緊扣場景,四等不是問題。記補充!)
「媽!我來幫你吧!」我捧著一籠又一籠的點心,香噴噴的氣味令人垂涎三尺,觸動大家的嗅覺。就讓我們一邊吃點心,一邊感受這份天倫之樂。(1000字)(回應首段。有人的回應,以行動描寫指出人物情感的轉變!好好好!這個嗅覺描寫不夠具體。,尤其是身處「色香味」的茶樓!「五官描寫」可再多些!)

簡評:

整篇描寫仔細多,最可喜是情感前後的變化是依照情節變法而來,只是從「冷寞」轉為「珍惜」,這個變化可以再仔細一點,心理變化可以再深入些!尤其是最後感悟到的「親情」!
大致做到「有感寫作法」!
記得「頓悟」這個字詞嗎?緊記放在抒情之內,這可使文章清楚指出「從事件中的感受」!
「茶樓午膳」這個關鍵詞宜多些出現!這就告訴評卷知道你「扣題」了!本篇是描寫抒情文呢!

《試記你一次參加校際比賽的經歷,這次經歷令你更明白體育精神。》


《試記你一次參加校際比賽的經歷,這次經歷令你更明白體育精神。》

第一段
每次來到東區體育館,看著那一排排座位漸漸注滿人群,我彷彿看見當年球場上那六個共同進退的勇士的身影,為聯校籃球比賽奮力而戰。那年,我們過是中六學生。

第二段
那是是我校創立三十年以來,第一次進入聯校籃球比賽總決賽。我們在十多輪比試後脫穎而出,與傳統勁旅思賢中學爭奪冠軍。猶記得為了準備那次比賽,我們整個暑假都夜以繼日地進行特訓,從苦不堪言的體能操練,至枯燥乏味的技術訓練,到緊張刺激的攻防戰略,把我們六人鑄造成一支在球場上合作無間的隊伍。我們其中五人在場內奮力應戰,一人在場外指揮大局,可謂默契十足。憶起那段日子,我還能依稀感到那種渾身乏力,卻又鬥志無窮的狀態;那種出生入死、卻又永不言敗的精神。當然,還有教練時刻掛在嘴邊的座右銘:「團結就是力量!」

第三段
總決賽那天,東區體育館坐滿了兩校的師生,現場的打氣聲如雷貫耳,「一心中學!一心中學!加油!」此起彼落的叫喊聲使我們更加成竹在胸。穿上黃色球衣,最後一次代表學校力爭殊榮。「預備,開始!」裁判一聲令下,我們兩隊如上了發條的雄獅,我隊連續三次成功阻擋對方的攻勢後,場內一片寂靜,但很快,對方的前鋒先進一球,場內突然響起歡呼聲。我們沉住氣全力防守,不但令對方無法輕鬆得分,而且使他們的體力很快便透支了。於是,我們一鼓作氣,乘對方不備連進三球,完結上半場。下半場,雖然對方發動一連串的攻勢,但在我們滴水不漏的防守之下,只能步步為營。最後,我隊在全場觀眾的歡呼聲中,以五十二比五十險勝,為比賽畫上一個完滿的句號。

第四段
「修端,做得很好!」教練拍拍我的肩膀說。望著這個得來不易的獎杯,我深深體會到團結的力量。我們在場上比賽的五個人,就像五根手指,每個人都有不可取替的作用,一個也不能少。面蝶難關時,只要團結一致,終能超越自己,創造奇跡。

第五段
今天,我大學畢業了,重臨舊地,當年與隊友奮力迎戰的場面仍然歷歷在目,這種為團體而戰的無私象精神,使我終身受用。(794字)

簡評:
l   內容緊扣題目,詳細記敘了參加聯校籃球比賽的經過並抒發感受,體會深刻。
l   文章對備戰的情況描寫細緻,使讀者有親歷其境之感。
l   句或多變,善用各種修辭。
l   引用語例,言簡意賅。
l   結構詳略得宜,主寫戰前練習,各隊長的努力,為下文勝利作鋪墊,情感前後具變化。
l   總結帶出價值觀「團結就是力量」,昇華有依據。

建議:
人物描寫,例如動作和肖像描寫不足,可補充在比賽時如何團結一致,緊守崗位,最後獲勝的經過,從而有情節依據說出主題!生動感人。